精釀啤酒,是指采用麥芽、啤酒花、酵母、水這四種基本原料釀造,且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的啤酒。相對傳統(tǒng)工業(yè)啤酒,精釀啤酒有著更高的品質和更豐富的風味。
當下,啤酒轉向高端化,精釀啤酒無疑乘上了轉型之風。但這幾年,細數精釀啤酒的發(fā)展,遠遠談不上規(guī)?;鋈Α?/span>
啤酒增長見頂,轉戰(zhàn)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的機會,是工業(yè)啤酒給的。隨著工業(yè)啤酒消費疲軟,一些新的發(fā)展需求涌向了精釀。
Euromonitor數據顯示,我國啤酒總產量和銷量自2005年起均呈現明顯增長態(tài)勢,并于2013年達到頂峰,總產量和銷量均突破5000萬千升,隨后便進入下滑區(qū)間,2020年因疫情導致的餐飲門店限流和聚會聚餐減少進一步加劇了這個下滑趨勢。
同時,啤酒主力消費人群20-50歲人口增長放緩以及人均消費量的提升,都在壓縮啤酒未來的銷量增長空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6.2L/年,與消費習慣相近的日本(43.8L/年)和韓國(37.2L/年)差異已經不大,提升空間相對有限。
根據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啤酒銷量都將保持相對平穩(wěn)狀態(tài)。
上半年,多家啤酒企業(yè)的業(yè)績數據,再次印證了啤酒市場的增長乏力。
中國啤酒市場五大啤酒企業(yè)中,份額前三的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中國區(qū)上半年銷量都出現了下滑,分別同比下滑了3.4%、7.82%和8.5%。此外,三家酒企的營收均出現下滑。
將時間線拉長來看,2014年-2023年,青島啤酒的營收從290億元增長至339.4億元,十年時間僅增長近50億元,同樣是行業(yè)發(fā)展放緩的縮影。
啤酒行業(yè)增速下滑,產能過剩,加之企業(yè)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量,精釀啤酒便迎來了新的機會。
2013-2017年是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的快速成長期。這一時期,國內啤酒龍頭如百威啤酒、青島啤酒等紛紛布局精釀品類,精釀啤酒廠也快速增加,行業(yè)入局者高速增長。
2021年,被稱為“精釀啤酒元年”。據“趣解商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年,我國精釀啤酒品牌融資超過10億元,碧山村、泰山原漿、新零啤酒等15家精釀啤酒品牌陸續(xù)獲得融資,且有16個投資機構對精釀啤酒賽道進行過2次及以上的投資。
啤酒增長見頂,看似是精釀啤酒的春天來了,但發(fā)展不似預期。
精釀啤酒的“大山”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下,精釀啤酒仍然是一個等待爆發(fā)的細分產業(yè)。
啤酒巨頭是精釀啤酒中的重要參與者。
百威英博通過一系列的自建與并購,擁有鵝島、Blue Point、10 Barrel、Elysian、Platform等數十個精釀啤酒品牌。在中國市場,百威英博著重運營鵝島和中國本土精釀品牌拳擊貓。
此外,2023年,嘉士伯重啤收購“中國第一精釀廠牌”京A,成為啤酒巨頭收編精釀的大事件。
除此之外,其他啤酒巨頭雖然也在打造精釀產線,但尚未出現規(guī)?;放?。
在小酒館、超市、新零售等渠道,精釀啤酒也在野蠻生長。如胖東來推出精釀小麥啤酒,盒馬則有德式小麥白。2017年,優(yōu)布勞推出了優(yōu)布勞精釀酒館,如今已在全國已有超2000家精釀啤酒館。
精釀啤酒發(fā)展較為緩慢,在業(yè)界看來,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盤子太小,想象空間不夠大。
據中金公司數據,2020年,中國精釀啤酒市場規(guī)模約415億元,在整個啤酒行業(yè)占比不足7%。在這之前,這一數字從未超過1%。
上海精釀協(xié)會會長林林也提到,“之前聊五大集團怎么看現在的精釀趨勢,我說五大集團不看,看不上,確實是這樣。現在整個精釀行業(yè)盤子里面的肉,根本不夠喂飽他們的牙縫。”
也有行業(yè)人士指出,精釀啤酒是各大啤酒廠商加碼的新增量之一,它在中國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因此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新品牌,都在精釀領域提前布局,但未來精釀啤酒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并不會非常高。
這與精釀啤酒自身的特性有較大聯系。
小紅書上,一位博主這樣介紹精釀啤酒,“精釀只是啤酒的其中一個分支,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細分’類別,卻比世界上任何一種酒都復雜。也正是這種復雜,精釀又被分成了若干個風格,每個風格又會因為原料、配方等因素,為酒液帶來千變萬化的風味特點。”
可以看到,相比啤酒,精釀啤酒更為“復雜”,賽道較為小眾。與此同時,精釀啤酒被認為是,更為高端的啤酒,也就意味著價格更高。
一位精釀消費者曾換算過一杯精釀的價格能買多少瓶“水啤”口糧?!皹窍鲁幸黄苛_斯福的零售價夠買4瓶青島,兩罐330ml的大九釀造夠我在超市買一整箱哈啤?!?/span>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愛喝精釀啤酒的消費者吐槽精釀啤酒太貴。為了喝上好喝不貴的精釀啤酒,許多人在評論區(qū)求推薦、求拉群。
至今,市場上仍沒有出現較為出圈的精釀啤酒品牌商家,背后或也說明,盡管入局者很多,但真正沉下心來打造出優(yōu)質產品、契合市場需求的商家,并不多。
而這也恰恰意味著,精釀啤酒仍有較為可觀的的增長空間。對比歐美10%-25%的市占率,中國的精釀啤酒行業(yè)增長空間還很大。
據中研網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精釀啤酒市場規(guī)模已達到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25年將達1300億元,2026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進一步增長至1600億元,增速遠高于啤酒行業(yè)。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4年1-7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yè)2300余家。近三年,精釀相關企業(yè)注冊量分別為1700余家、2200余家、3100余家,依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入局。
入局者仍在增加,行業(yè)競爭仍具備多種可能性。
可以確定的事,隨著年輕人對于啤酒的需求和消費場景發(fā)生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tǒng)工業(yè)啤酒,轉而更青睞小眾而個性的精釀啤酒。未來,“小眾”的精釀啤酒能否迎來更好的發(fā)展,就要看品牌如何打造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
參考資料:
1、趣解商業(yè):年輕人的下班“新寵”,精釀啤酒又火了?
2、真故研究室:精釀啤酒,一個文化產業(yè)
3、GPLP:精釀啤酒是下一個風口?
4、雪豹財經社:跨界“野蠻人”,把高價精釀打到9塊9
5、酒業(yè)內參:啤酒大廠精釀化破局